脈管系統(2)-2019年專升本醫學綜合復習重點-云南函授
第二節 心
一、心腔的瓣膜
心似前后略扃倒置的圓錐體,有心底、心尖,前、下兩個面和左、右、下3個緣和3條溝。
心底朝向右后上方,由左、右心房構成,并與出入心的大血管干相連。心尖朝向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構成。體表位置在左側第5肋間隙、左鎖骨中線內側1~2cm處?;铙w在此處可摸到心尖的搏動。前面又稱胸肋面或前壁,貼近胸骨體和肋軟骨,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構成,小部分為左心耳和左心室構成。下面或下壁又稱膈面,貼于膈上,由左、右心室構成。右緣近似垂直,由右心房構成。左緣圓鈍,大部分為左心室,小部分為左心耳。下緣近似水平較銳,大部分為右心室,小部分為心尖構成。
心的表面有3條溝:近心底處,有一幾乎呈環形的冠狀溝,是心房與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標志;在胸肋面和膈面上,各有一條自冠狀溝向下至心尖切跡的縱溝,分別稱前室問溝和后室間溝,足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標志。上述3條淺溝中均有心的血管行經及脂肪組織填充。
二、心傳導系統的組成
心傳導系統,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纖維構成,其功能是產生并傳導沖動,維持心的正常節律性搏動。心傳導系包括竇房結、房室結、房室束及其分出的左、右腳和蒲肯野氏纖維網等。
(一)竇房結
是心的正常起搏點,位于上腔靜脈與右心耳結合處的心外膜深面。竇房結發出的二節律性沖動傳至心房肌,使兩心房同時收縮。
(二)房室結
位于房間隔下部右側的心內膜深面,呈扁橢圓形。其作用是將竇房結傳來的沖動傳向心室。
(三)房室束
起自房室結,下行至室間隔肌性部上緣分為左束支和右束支,分別沿室間隔左、右側心內膜深面下行,再分支形成浦肯野(Purkinje)纖維網,最后分布于一般心肌纖維。
第三節 動脈
二、頸外動脈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頸外動脈在胸鎖乳突肌的深面上行,穿腮腺至下頜頸處分為顳淺動脈和上頜動脈兩終支。頸外動脈有以下分支:
1.甲狀腺上動脈 自頸外動脈的起始部發出,行向前下方,分支分布于甲狀腺。
2.舌動脈行向前內側,分布于舌。
3.面動脈行向前上方,繞過下頜體的下緣至面部,繼經口角和鼻翼的外側到眼的內眥。面動脈的分支主要分布于面前部。面動脈在繞過下頜體下緣中點處,位置表淺,可以在此進行壓迫止血。
4.顳淺動脈在顴弓后端的淺面上行,分支分布于顳、頂、額部。在外耳門前方,顳淺動脈位置表淺,也可在此進行壓迫止血。
5.上頜動脈行向前內側,進入面深部,分支分布于咀嚼肌、牙、腭及鼻腔等處。腦膜中動脈是上頜動脈的重要分支,向上經棘孔入顱腔分布于硬腦膜。
第三節 動脈
三、鎖骨下動脈、腋動脈、肱動脈、橈動脈、尺動脈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一)鎖骨下動脈
右側起自頭臂千,左側起自主動脈弓,沿胸膜頂內側上二行至頸根部.弓形向外,經第1肋上面穿斜角肌間隙,至第1肋外緣延續為腋動脈
鎖骨下動脈主要分支有:
1.椎動脈 上行穿第6至第1頸椎橫突孔,再經枕骨大孔入顱腔,分支分布于腦和脊髓。
2.甲狀腺下動脈分布于甲狀腺。
3.胸廓內動脈 向下人胸腔,沿第1~6肋軟骨后面下行,分支分布于胸前壁、心包、膈和等。鎖骨下動脈的直接延續——腋動脈是上肢的動脈主干。
(二)腋動脈是鎖骨下動脈的延續、經腋窩深部下行,至背闊肌下緣移行為肱動脈。腋動脈主要分支分布于肩部和部分胸壁。
(三)肱動脈是腋動脈的商接延續,沿肱二頭肌內側下行,至肘窩深部分為橈動脈和尺動脈。在肘窩稍上方,肱二頭肌腱內側可觸及肱動脈搏動,常為測量血壓時的聽診部位。
(四)橈動脈 自肱動脈分出后,與橈骨平行下降,至橈腕關節處,分出掌淺支人手掌;本干行向后,繞橈骨莖突下方至手背,再穿第一掌骨間隙人手掌深部,橈動脈末端與尺動脈掌深支吻合,形成掌深弓。橈動脈下段在橈骨下端前方,橈側腕屈肌腱外側位置表淺,是重要的摸脈點。
(五)尺動脈 自肱動脈分出后,斜向內下,至腕掌側面發出掌深支;其末端與橈動脈的掌淺支吻合,形成掌淺弓。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www.jenniferlynnevents.com/yixuezonghe/5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