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函授本科】考試復習資料政治--核心考點3
13、科學發展觀(選擇或簡答題)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14、中國.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條件:(簡答或辨析) 中國是一個帝國主義簡介統治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村獨立性、空隙、大國)。 國民革命政治影響的存在,為紅色政權的生存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全國革命形勢繼續向前發展,是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又一客觀條件。 有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是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領導紅色區域的共產黨組織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錯誤,是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一個“要緊”的條件。 15、 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簡答) 工農武裝割據就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下,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為基本內容,以農村根據地為主要戰略依托,三者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16、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必要性及意義(簡答) 必要性:1、 沒有合理、合法的斗爭形式可以利用,只能用革命武裝發抗反革命武裝。 2、 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無產階級要奪取革命勝利,就要深入農村、發動農民、組織紅軍隊伍、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 3、 革命敵人力量強大,長期占據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而廣大的鄉村是敵人統治的薄弱環節 意義: 1、 是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關于中國革命戰爭和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經驗總結,農村包圍城市開辟了革命的新道路。 2、 它批判了“城市中心論”的左傾錯誤,對指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 3、 它是將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典范,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形成。 4、 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15、中國革命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簡答) 1、 由中國社會的階級狀況所決定。 2、 由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所決定。 3、 由中國革命的殘酷性、長期性和不平衡性所決定。 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的可能性 錯綜復雜的矛盾,在客觀上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發展統一戰線的可能性。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www.jenniferlynnevents.com/zhengzhi/4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