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專升本】成人高考復習資料政治--第四章:認識和實踐
第四章:認識和實踐 1簡述與馬克思主義認識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選擇) (2)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同被動直觀的反映論的區別: (1)感性認識是對事物表面的和外部聯系的認識 感性認識的特點是:直接性、形象性感性認識的形式是:感覺、知覺、表象 理性認識特點是:間接性、抽象性 理性認識形式是:概念、判斷、推理 (3)兩者的關系是:A相互區別: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B相互聯系: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認識; C相互滲透:感性認識滲透于理性認識;理性認識滲透于感性認識。 (4)批判“唯理論”與“經驗論” 4.簡述第一次飛躍的條件,第二次飛躍的意義、條件(簡答)
(1)唯物主義反映論和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對立
A唯物主義反映論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認為認識是人腦對物質的反映,堅持從物到感覺、思想的認識路線
B唯心主義先驗論堅持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認為認識是先有實踐經驗的,堅持從思想感覺到物的認識路線
A舊唯物主義反映論有兩個缺點:一是離開實踐,觀察認識問題;二是不懂得辨證法,認為認識是一次完成的,所以是消極的、被動的、直觀的反映論
B辨證主義反映論有兩大特點:一、是把實踐引入認識論;二、是把辯證法應用于反映論,認為認識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在認識多次反復才能完成,所以是能動的、積極的革命反映論。
2.實踐和認識的辨證關系(簡答)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起決定作用,表現在: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B實踐是認識的發展動力
C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D實踐是認識的的目的
(2)科學的認識,理論對實踐有指導作用,表現在:
A確立實踐目標,需要有指導作用
B實踐手段、方法取舍需要理論指導
C評價實踐結果也需要理論指導
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辨證關系(簡答或辨析)
(2)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的和內部聯系的認識
A.“唯理論”在實際工作中表現為教條主義,夸大理性認識,否認感性認識
B.“經驗論”在實際工作中表現為經驗主義,夸大感性認識,否認理性認識
答:(1)第一次飛躍即實踐到認識,必須具備兩個條件:A必須深入調查研究、掌握豐富的感性材料
B必須開動腦筋,進行正確的思維加工和科學抽象 (2)第二次飛躍即實踐到認識它的意義:A認識只有回到實踐中去,才能實現認識的目的
B認識只有回到實踐,才能得到檢驗,而且可以豐富、發展
第二次飛躍必須具備以下條件:A理性認識本身應當是正確的
B堅持一般理性和具體實踐相結合
C堅持認識和主體需要相結合,確定行動目的和計劃D理論必須為群眾所掌握,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www.jenniferlynnevents.com/zhengzhi/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