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成人高考】2019年專升本政治練習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l~40小題,每小題2分,共8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階級基礎是()
A.工、農、商、學、兵聯盟
B.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的聯盟
C.工人階級、農民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
D.工農聯盟
答案:B
2.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原則是人類歷史上分配制度的一次深刻革命,這是因為它()
A.是對一切剝削制度的否定
B.貫徹了商品交換中通行的等價交換原則
C.承認了社會成員之間有富裕程度的差別
D.肯定了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
答案:A
3.在社會主義階段,解放生產力的正確途徑是()
A.革命
B.政治運動
C.改革
D.階級斗爭
答案:C
4.我國現階段存在多種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原因是()
A.發展市場經濟的需要
B.貫徹物質利益原則
C.生產力狀況
D.勞動者充分就業的需要
答案:C
5.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者的勞動是()
A.勞動者生活的第一需要
B.勞動者謀生的手段
C.勞動者創造財富的惟一源泉
D.既是勞動者的謀生手段,又是其生活的第一需要
答案:D
6.馬克思主義哲學是()
A.古今中外知識的總匯
B.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總和
C.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D.科學哲學的終極真理
答案:C
7.時間和空間是()
A.物質的唯一特性
B.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
C.感性直觀形式
D.整理認識材料的工具
答案:B
8.因果聯系所揭示的是()
A.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
B.前后相繼現象之間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
C.一切先后相繼現象之間的關系
D.事物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的關系
答案:B
9.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認識的本質是()
A.主體對客體的直觀反映
B.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C.主體對客體的客觀摹寫
D.主體對客體的主觀創造
答案:B
10.生產力范疇反映了()
A.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B.人與生產工具之間的關系
C.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D.人與勞動資料之間的關系
答案:B
11.歷史唯物主義所說的杰出人物是指()
A.對歷史發展起促進作用的偉大人物
B.歷史上被壓迫階級的領導者
C.在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人物
D.無產階級的領袖人物
答案:A
12.關于社會發展道路曲折性問題,下列選項中錯誤的是()
A.人類的探索不可能總是正確無誤的
B.社會進步本身就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一
C.社會進步會遇到反動階級的抵抗與破壞
D.社會形態更替的次序是不確定的
答案:D
13.毛澤東思想被正式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是在()
A.遵義會議
B.黨的六屆六中全會
C.黨的七大
D.黨的八大
答案:C
14.1919年五四運動時中國產業工人的人數為()
A.100萬
B.200萬
C.500萬
D.1000萬
答案:B
15.中國革命斗爭的主要形式是()
A.武裝斗爭
B.工人斗爭
C.農民斗爭
D.經濟斗爭
答案:A
16.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突出的特點是()
A.廣泛的民族性和復雜的階級性
B.國共雙方有政權有軍隊的合作
C.沒有固定的正式的組織形式
D.沒有共同的具體的政治綱領
答案:B
17.解決黨內矛盾和正確處理黨內斗爭的基本方法是()
A.從嚴治黨
B.走群眾路線
C.加強黨內民主
D.批評與自我批評
答案:D
18.新民主主義社會屬于()
A.資本主義體系
B.民主主義體系
C.社會主義體系
D.共產主義體系
答案:C
19.20世紀60年代初,最先支持和提倡實行農業生產責任制的領導人是()
A.周恩來
B.鄧小平
C.劉少奇
D.鄧子恢
答案:D
20.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歷史條件是()
A.十年“文化大革命”
B.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
C.中國和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
D.其他國家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
答案:C
2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是()
A.當代世界的新變化
B.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
C.國情與黨情的變化
D.中國人民的努力
答案:A
22.鄧小平完整地提出“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是在()
A.黨的十二大
B.黨的十三大
C.黨的十四大
D.1992年南方談話中
答案:D
23.認清中國的國情,最重要的是()
A.認清生產力的性質和發展水平
B.認清生產關系的性質和狀況
C.認清上層建筑的性質和狀況
D.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和所處的歷史階段
答案:D
24.可持續發展強調()
A.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B.經濟的發展
C.人口的發展
D.高科技的發展
答案:A
25.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主要是要使市場()
A.調節整個社會的生產和流通
B.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C.在流通領域發揮作用
D.自發地調節社會總量平衡
答案:B
26.政治體制是政治制度的()
A.主要基礎
B.主要內容
C.具體表現形式和實施形式
D.性質
答案:C
27.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
A.是完全一致的
B.形式上是統一的
C.本質上是統一的
D.內容上是統一的
答案:D
28.我們應當把對外開放的基本立足點放在()
A.發展對外經濟關系上
B.發展睦鄰友好關系上
C.增強我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D.吸收和借鑒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
答案:C
29.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
A.實行三通
B.和平共處
C.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D.求同存異
答案:C
30.中國工人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是()
A.知識分子
B.共產黨
C.農民
D.解放軍
答案:C
31.真理是指()
A.客觀事物及其規律性
B.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性的正確認識
C.對人們有用的理論
D.先進階級的進步觀點
答案:B
32.消滅剝削的物質前提是()
A.實行公有制
B.實行按勞分配
C.實行人民民主專政
D.生產力高度發達
答案:D
33.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國兩制的概念是在()
A.1979年
B.1982年
C.1984年
D.1985年
答案:B
34.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軍是( )
A.工人階級
B.知識分子
C.農民革命
D.資產階級
答案:C
35.新中國建立初期,國內的主要矛盾仍是()
A.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
B.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C.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
D.封建主義和民主主義之間的矛盾
答案:D
36~40為時事政治題(略)
二、辨析題:41~42小題,每小題l0分。共20分。首先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后說明理由。
4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答案:錯誤。
(1)“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不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
(2)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我國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前所經歷的曲折和失誤,歸根結底就在于對這個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改革開放以來在前進中遇到的一些猶豫和困惑,歸根結底也在于對這個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
(3)搞清楚這個問題,關鍵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基礎上認清社會主義的本質。正是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深入思考的基礎上,鄧小平形成了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概括,并把“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重要內容。
42.一個人所有的知識都直接來源于實踐。
答案:錯誤。
這是把知識的來源與獲得知識的途徑混為一談,把學習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對立起來。
(1)知識或認識從根本上說來源于實踐,但不能說每個人的知識都直接來源于實踐。這里有一個如何正確看待書本知識和直接經驗的關系的問題。
(2)一個人的知識不外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兩種,一切真知都來源于實踐,沒有直接經驗就不可能有間接經驗,但人們不可能事事依靠直接經驗,事實上一個人的多數知識來自于間接經驗。因此,在強調實踐出真知的同時,又必須重視學習間接經驗用于指導實踐。
(3)必須把學習間接經驗同直接經驗結合起來。一方面,學習書本知識或他人的直接經驗,要在自己的直接經驗中,才能真正理解,變成自己的知識;另一方面,書本知識、間接經驗是否可靠和完善,也要在自己的直接經驗中檢驗、補充和發展。
三、簡答題:43~45小題。每小題l0分,共30分。
43.為什么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必須加強思想政治工作?
答案: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必須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因為:
(1)精神文明建設不是以物為對象,而是主要以人為對象。它引導人們自覺地改造和豐富自己的主觀世界,從而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改造客觀世界的本領。而人的一切行動都是受自己的思想支配的,因而人們的主觀思想狀態如何,對于人的行動具有這樣或那樣的導向作用。
(2)馬克思主義承認在總的歷史發展中物質對精神起最終的決定作用,但同時又承認精神的相對獨立性和精神對物質的巨大反作用。
(3)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和搞好兩個文明建設的基本保證,在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www.jenniferlynnevents.com/zhengzhi/5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