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2)-2019年政治-云南成教
(2)近代中國革命的任務和性質
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矛盾,不僅成為中國革命發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而且決定了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和性質。
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鴉片戰爭后,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苯腥A民族的兩大歷史任務,不能相互代替,而是彼此聯系、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條件。只有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從根本上推翻反動腐朽的政治上層建筑,變革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為建設繁榮富強的國家和實現人民的共同富裕,創造必要的前提;另一方面,只有國家的現代化和繁榮富強,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才能真正實現,才能從根本上鞏固國家政權、振興民族經濟、維護尊嚴和主權。
革命的性質是由社會的性質和社會主要矛盾決定的。近代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和中華民族的兩大歷史任務,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這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之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社會。第一階段中國革命的性質,不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而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可以區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階段。舊民主主義革命由資產階級領導、以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和資本主義的社會為目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則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直接目標是建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國家和新民主主義的社會,它的前途是使中國走向社會主義。
中國革命第一步的準備階段,從鴉片戰爭后,即中國社會開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來就已經開始。為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中國人民曾經進行過多次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無數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辛亥革命更是開創了中國近代完全意義的民主革命。但事實證明,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舊式的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其他種種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近代中國革命形勢的發展,以及世界形勢的新變化,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提供了客觀條件。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www.jenniferlynnevents.com/zhengzhi/5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