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函授本科】考試復習資料政治--精講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和歷史進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和歷史進程 第九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上)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和歷史進程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地位,把它作為中國革命、建設的行動指南。離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就會犯錯誤,甚至走向失敗。所以,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地位不動搖。 在1938年10月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對于中國共產黨說來,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境……因此,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在這里,毛澤東明確提出了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任務。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后來毛澤東常說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說,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進一步地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民族化和具體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這一命題強調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其次,這一命題強調要把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創造的新鮮經驗上升為科學理論;再次,這一命題強調要根據時代的變化和實踐的發展不斷解放思想,形成符合新的實踐的新理論;最后,這一命題還強調要使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相結合,使之通過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形式表達出來。十七大報告指出:《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近一百六十年的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只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同命運,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必須做到: ①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 ②增強全黨的總體理論素養,提高全黨的總體理論水平; ③從中國實際出發,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④始終站在時代高度,樹立世界眼光。 ⑤發揚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和創新精神。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中國共產黨人通過理論創新所形成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 實際上可以作出兩種分類: 一是按照理論的主要創立者來劃分,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可以分為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這樣四個大的理論成果; 二是按照理論內容及其主題來劃分,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可以分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樣兩個大的理論成果。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共產黨的全部理論和全部實踐,歸結起來就是創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30年來的歷史經驗歸結到一點,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二、毛澤東思想 (一)毛澤東思想是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和必然產物。 毛澤東思想是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和必然產物,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和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www.jenniferlynnevents.com/zhengzhi/4636.html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解答。聲明:
云南成考交流群